- 行业新闻
-
文化要用高雅影响通俗
发布时间:2017-06-15 16:20 点击: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地圈生物圈中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全国政协常委。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的著名专家。1996年起,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1999年兼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3月出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仍在史地所任教,从事专业研究,指导博士生。发表史学专著20余部、论文百余篇。作品获“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理论研讨会”论文奖、“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教育部及上海市优秀著作一等奖、“郭沫若史学奖”等。曾参加中国“人文学者南极行”、“走进非洲”等活动,本人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新报记者日前在复旦大学采访了著名学者、历史地理研究专家葛剑雄,就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问题进行了访谈。葛剑雄教授认为,不能让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一句空泛的口号,关键要从基层做起,全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是有深度、有广度、可持续的新报记者: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您如何理解这个“大”?葛剑雄:我希望这个“大”是有深度、有广度、可持续的“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经济的重视超过文化,今天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然而不论是与文化相关的产业总量,还是文化本身的作用与影响力,都比世界第二差很多;在国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还存在严重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差别,因此发展文化是非常必要的。这个"大"反应了中央和民众的愿望,但能不能做到,还要靠大家具体的努力。新报记者:您认为要达到这样一种“大”的愿景,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建立哪些配套设施来支持?葛剑雄:第一是要有相关思路。首先要把“双百”方针重视起来,即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么多年来我们很少真正做到过,也没有具体措施。文化如果做不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么所谓的繁荣就是虚假的、表面的、是空中楼阁。于“双百”之间产生优胜劣汰,才能建立起符合中国特色的文化。次是要有相关政策。文化发展中包含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文化产业,既然是文化产业,就要市场化。政府不是自己去办文化,而是购买文化产品。比如办奥运、办世博,北京市政府、上海市政府招标去购买合适的文化产品,招标的过程中没有国企、民企、也没有中外企业之别,大家一起来竞争。国外好的文化形式,也都可以拿来为我们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体现我们的主流文化价值观,才能形成大发展。第三是要建立相关法律。要判定一个文化产品,或者一个媒体、节目,我们通过什么?要通过法律。到现在为止,文化产品、新闻出版存在一个无法可依的情况。你说这个戏不能演,为什么?需要有一个公信力的审查机构,审查过程公开透明化,比如电影的分级怎么分,如何判定何为不良东西,都要有一个法律规范的标准。新报记者:“大”的涵义很广,我们要从哪里开始做起?葛剑雄:文化发展要从国内、从基层开始。现在有些错误的导向,急着要去抢占世界高地,国内都还没弄好,就要走出去,拿什么走?走得出吗?我也赞成走出去,但这个“走出去”首先是要向世界学习。“三个代表”中第三个代表讲的很清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那就要吸取人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所以走出去,首先是“学”,第二就是要让世界了解真实的、全面的中国文化。过去,老外看我们的演出、电影只喜欢看一些猎奇的东西,实际上是我们没有把好的文化展现给人家看;第三是要推销中国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文化既然是产业,就要产生商业价值。花木兰是中国的题材,却被人家好莱坞拍了挣钱,我们自己的《宝莲灯》拍出来在国外的影响却很小。我们的动漫不能老是买人家的,要自己走出去。我们不止一个孙悟空一个花木兰,我们的题材还有很多,要用各种方式来增加文化产品,提高其他产品中的文化含量。此外还有文化服务。比如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我们的导游水平如何,提供的各种咨询、介绍、翻译水平又是怎样。这里要消除一个误区,我们希望世界上学中文的人越多越好,实际上介绍一个国家一种文化,最有效的方式是翻译。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具有学外语的天赋,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学得好。中国人学阿拉伯语的很少,但是几乎人人都知道《天方夜谭》,这就是翻译的力量。中国有几个人能真正读懂莎士比亚?但只要有一个朱生豪把他翻译出来,大家不都能读了?我们现在不重视翻译,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办孔子学院推广汉语上面。真正要研究的人自己会去研究,我们只要给那些想学又没有机会的人适当的资助就可以了。当然我也支持办孔子学院,但千万不要过分依赖它,在美国已经办了70多个,还要办到100个,这就没有多大意义了。重要的是让美国人被我们的文化所吸引,主动来学。所以总结来说,文化发展最主要是把精力放在国内和基层。如果13亿中国人中的大多数人都有很高的文化素质,那么他们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远比我们派一批人出去传播要有效。但现在你到很多农村去,最多也就是有个电视看了,而这就够了吗?我不反对各地造大剧院,造博物馆,但我更关心在这个城市和这个地区,多少人能够有阅读的机会,多少人能够看到节目和更新信息,多少距离之内可以像绿化配公园那样,来安排文化设施。所以我们国内要做的还有很多。文化的传统与创新、雅和俗需要政府和媒体的引导新报记者:作为一名研究历史地理的专家,您认为中国的悠久历史在当今文化大发展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葛剑雄:文化的悠久和传统都是相对的,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审视,能够在今天的物质条件下还适用的,就要具体地继承,如果不能适用的,就只能抽象地继承。比如忠孝仁义礼信,这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但放到今天就要抽象地继承。比如“忠”,我们继承的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而不是忠于某个人;“孝”,我们继承的是尊老爱幼部分,但不必要再跪下磕头,也不应该要求子女在择偶时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义”,要符合现代社会的法律法规,不能违背法律去讲义。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下去继承,而不是照搬传统,认为儒家学说是尽善尽美的观点站不住脚,墨守陈规会阻碍我们的进步,我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在传统文化的精神下推陈出新,创立与今天或未来社会适应的新的文化。新报记者:很多人说现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流失得很厉害,文化上通俗压过了高雅,对此您怎么看?葛剑雄:中国号称“礼仪之邦”,但今天我们的“礼”怎么样,很多时候连简单的称谓都说不清楚,马路上碰到一位女士,你怎么叫,叫“小姐”?变成坏事了。“同志”,本来也是很好的称谓,现在变成同性恋的代称了!电视剧里面叫老爸老妈老婆,现在我们许多重要场合也这么叫了。时下的媒体也是洋相百出,央视主播叫人家父亲“家父”,一些报纸甚至官方文件里错别字频出。文化有雅、俗之分,应该是高雅影响通俗的,但现在反过来是通俗影响高雅。《百家讲坛》来找我去讲课,说70%以下的电视观众都是初中文化,要让他们爱听。我认为,电视节目可以这样做,但不能让70%的初中文化去引导全社会,要逐步提高,而不能将《百家讲坛》当学术殿堂,上了《百家讲坛》就成了著名学者甚至大师。新报记者: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葛剑雄:改变这种情况,需要靠社会和主流媒体的引导。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生前一度每个月给《人民日报》写一封信,纠正其中的错别字和不正确语法,在他看来,《人民日报》是中国最权威的官方媒体,它的语言必须准确。而我们现在很多主流媒体不仅错别字时有可见,还热衷于登个克林顿和他老婆怎样怎样的消息,这种消息是不应该上主流媒体的,这就是“雅”和“俗”的区别,谁来引导谁。央视原本有一档节目叫《读书时间》,做得很好,却因为收视率低而被砍掉了。作为一个公立电视台,国家应该拿出一部分钱来养这些收视率不高却有文化内涵的节目,如果所有节目都根据收视率来定生死,那荧屏最后就变成低俗当道。另外,媒体还有责任告诉观众,有一部分听不懂是正常的,这就需要你去做这方面的提高。满足通俗的同时,要不断引导他们逐步去提高,文化建设就起这样的作用,通过它,使我们的国民养成一个很好的素质。但这需要长时间的推广和潜移默化,而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当一个人把一种文化一种观念作为一种自觉行动时,这个社会才是真正的文明社会。用人才要“求其用”不必“求其有”新报记者:上海一直被称为金融大都市,要把上海建设成一个文化大都市,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建设?葛剑雄:上海的文化繁荣有两个方面最重要。一是紧盯世界的先进,上海的特点是开风气之先,一些新手段上海要及时引进,让大家开眼界。比方说上海大剧院,不单单要吸引上海的观众,还要能吸引日本、韩国甚至世界的观众,做到演出市场上的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但在这里要处理好一个矛盾上海低端的文化市场也要有,我曾经跟市领导讲,如果每个街道社区都有很好的活动中心、文艺演出,哪怕大剧院的票卖到5000元一张,人家也不会来嫉妒了,这就是要把高端和低端的市场细分开。第二,上海要不拘一格吸引全国的人才,不一定是要人家来上海住,有上海户口。比如说,莫言得茅盾文学奖的《蛙》是上海出版的就行了,你要莫言待到上海来干嘛?现在贾樟柯在为上海拍电影,这就可以了。人才要“求其用”,而不要“求其有”。现在很多人都出高薪把人才挖过来,其实没有必要,因为文化创作不受地域的影响,上海只要能够买到好的剧本,请来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为上海创作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够了。形式主义的“人才工程”没有必要,拿多少钱未必能培养出多少人才,更不可能靠堆钱堆出“大师”。真要扶植,还是应该资助具体的项目,为有天赋的好苗子提供机会。世联翻译-让世界自由沟通!专业的全球语言翻译供应商,上海翻译公司专业品牌。丝路沿线56种语言一站式翻译与技术解决方案,专业英语翻译、日语翻译等文档翻译、同传口译、视频翻译、出国外派服务,加速您的全球交付。 世联翻译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国际交往城市设有翻译基地,业务覆盖全国城市。每天有近百万字节的信息和贸易通过世联走向全球!积累了大量政商用户数据,翻译人才库数据,多语种语料库大数据。世联品牌和服务品质已得到政务防务和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大中型企业等近万用户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