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00后将《唐宫夜宴》小姐姐同款“国家宝藏”写成歌,英文翻译也太
发布时间:2022-08-15 15:04 点击:
文章转载自 Z世代说 21世纪英文报
「来到这里,我才体会了一场真正意义的治愈之旅。」
汪栎宬站在博物院展厅里,告诉「少年会客厅」主创。
的确,无论你为何而来,当你踏入博物院的那一刻,周围的一切都将产生微妙的变化。
你行走在一件件信物前,就像行走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
目之所及,每一件文物都是一道密码,祖辈的喃喃私语,跨越千年而来。
那种像墨水一样蔓延开来的情绪,很难用语言去形容:
不是感动——这个词第一次显得过于苍白。
也不是震撼,这让人显得不带思考痕迹。
那种情绪,似乎更适合用音乐来述说。
我走过的关隘,六国曾逡巡而不敢前;
我驰骋的草原,霍去病为之点燃骨血。
无数浩劫后,英雄逝去,山河俱在。
当你从中华民族的光辉岁月里穿行而出,自己的迷茫和困顿顿时显得无比渺小,那一刻充满你四肢百骸的,是一种——
呼啸五千年而来的,身为一名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力量。
面对历史的遗迹,记忆的宫殿,汪栎宬,这位17岁的准北大学生,选择用年轻人的方式记录内心的感受——根据河南博物院文物介绍词编写了名为《宅兹中国》的歌曲,用饱含寓意的歌词串联起文物故事。
听完后,你会发现,所谓的精神内耗,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面前,都只是浮云。
01 礼仪之邦,爱好和平
共同的历史记忆,将我们绾结为一个民族,而文物,恰是一个民族在反刍自身时的记忆锚点。
在河南博物院,汪栎宬印象最深的一件文物是贾湖骨笛:
“很难想象7000-9000年前的先祖竟能创造出这样一件乐器,精致灵巧、音律严格。” 汪栎宬感慨道。
因此,这首歌由这只「骨笛」拉开序幕:
听 越千年之音
Hearing melodies through millenniums
骨笛唤起 那河畔晨曦
The bone flute whistled as the mighty river
dawned
观 繁星耀莽原
Observing stars shining over the wilderness
这玉剑执起 天中建极
Jade sword in hand, civilization was established in the central land
中华民族是礼乐之邦,也许这只骨笛,曾吹奏过动人的音乐,也许那古朴的乐曲,曾打动祖先的心灵,并作为一种群体记忆传递至今,烙印在我们的灵魂深处,让我们温文尔雅,爱好和平,这种底色,不因岁月而改变。
02 以民为本,聿修厥德
大禹治水划分九州,开启夏朝;
成汤灭夏推翻暴桀,建立商朝。
朝代兴衰暗示着历史的规律。
“天命靡常,唯德是亲”,这是殷周代际兴起的新哲学。
唯有修德可以得民心,唯有民心可以得天下。这是中华民族重视道德的源头,以兵凌人的“霸道”从未成为历史的主流。
汪栎宬将商衰周兴,春秋战国;群雄并起,百家争鸣写到了歌词里。
他认为:从后世的角度,尤其是文化的角度,秦王朝功远大于过。单论一点:文字的一统就是中华文明从未断流的根本保障。”
九州禹迹茫茫
Da Yu delimited the world into nine provinces
四极浚哲成汤
Cheng Tang unified the country
with providence
邦畿千里民享
Their people became masters of this vast land
韶光几度匆匆 诸子列侯争雄
Time flew as schools and nations strived for supremacy
华夏八方一统
History was made as China came to a Great Unity
03 代际更迭,璀璨古今
所谓器物,不惟质地,更有文理,正如《美的历程》所言,青铜中国由狞厉之美逐渐“温和”,象征的是天人关系的转变。敬奉神鬼的礼器,变成子孙保有的铭器,周人将眼光更多地投向人事。
所谓器物,不惟文理,更有气场。当你静静地坐在一尊铜鼎面前,它无声地向你诉说那楚王问鼎、群雄逐鹿的故事,那阅尽千年的沧桑与淡泊。它是历史的碎片,却不是碎片的历史,感忆先人,让整个民族共享一种振奋人心的叙事。
在汪栎宬看来,“中国”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生产生活、祭祀交流中,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认知——“中国”光辉璀璨历史由此拉开帷幕。
石陶百工兴始
Works of stone and pottery symbolized the beginning of craftsmanship
金玉铜鼎狞厉
Gold, jade and bronze vessels embodied people’s pursuit of faith and aesthetics
宅兹中国启封历史
“Zhong Guo” was inscribed as the name for this land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到了汉朝,中华文明再一次飞跃,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更在世界视野上。丝绸之路开辟,政治、经济、文化、工艺上都留下了文明交流的印记。
魏晋风骨、隋唐盛世,中国历史上随时有人才的涌现。或文或武、或内或外,他们孕育了璀璨的文明,文明孕育了璀璨的他们。开放与包容的朝代让中国成了世界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枢纽。
大风起兮云动
Howl of the mighty wind brought
about changes of time
四神庇佑豫中
Under gods blessing
百态陶俑交融
Cultures mingled in this land
魏晋书就风骨
Literature of Wei Jin expressed their charm of characters
隋唐盛世东都
People of Sui Tang lived a life of flourishment
熠熠群星共舞
This Land gave birth to countless people of greatnes
文物凝万古之志,典籍汇千载之思。 一件件文物传递当年情,一句句歌词彰显今日青年之触动。 历史在,根在,人生就有来处。 文化在,心在,未来大展宏图。 《宅兹中国》正是年轻Z世代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成功尝试,让传统文化的声音回响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 如此尝试,是涓滴汇海,必有所成。 《宅兹中国》完整版歌词
在《少年会客厅》节目现场,汪栎宬还表示:正是这一件件文物指示着中华民族的来处。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家。我领略到了河南如何以山水书写中华文脉,使其成为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心;这也是为什么我爱去博物馆,在这里,我追溯生命,明白了是什么让我成为了我。在这里,我们追溯时间,明白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我们。”
家不在“地”,在“人”。
家是食物,是天气,是一饮一啄,是一字一语,是身边的人,是我们共同的记忆。
以下为汪栎宬在中国日报Z世代新媒体节目《少年会客厅》发表的演讲,听完后,你会发现:也许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但是此刻,身处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河南博物院,我们都不是异乡人。
以下为完整演讲:
以下视频来源于编辑:袁丹
实习生:李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