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主流价值观引导
时间:2023-07-13 09:15 来源:未知 作者:dl 点击:次
党的二十大报告针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还要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指引,我们需要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价值指向,挖掘、充实教学内容的文化价值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改变“道与术”“体与用”分离之困,在实施策略中明确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的价值引导性、文化性,认真思考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从而促使学生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更好形成文化自信,主动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继承者与践行者。
山西师范大学“英语爱好者协会”的中外大学生在“口语角”交流。饶北成摄/光明图片
加强主流价值观引导
语言和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与指向。任何语言都深深扎根于特定文化之中,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当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多源自英美文化背景,记录着中西两种文化的对话,暗含着中西文化的交流过程。因此,教学目标就不能局限于单纯的语言形式和技能,而应成为学生了解异质文化传统,并获得价值甄别和理性选择的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在“课程定位与性质”部分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提出,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应体现新时代要求,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服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反映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为此,我们要加强大学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对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在教学内容上凸显主流文化与价值,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强调语言符号的交际功能,还要强化它的思维功能和文化价值教育功能,教材内容选择应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及时反映世界科技新进展,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为培养具有前瞻思维、国际眼光的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
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加强主流价值导向,注重对语言材料中的立场、见解和思想的分析领会,注意考察判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注重学生的相应心理准备状态、意愿和倾向的形成,选取有代表性的、有益于主流价值观形成的素材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并且注意蕴涵着不同文化和价值的内容之间的编排顺序和方式,保证将文化多元性和对比性、反思性相结合,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究性,引导学生思考、甄别与批判,从而提高学生的价值甄别与选择能力,形成批判思维,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教育蕴蓄。
实现文化的介入和导出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在选择与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重文化介入,把英语语言、中外文化和多学科知识系统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把大学英语课程改造成英语语言学习和技能训练、跨文化交际以及通过英语获取多学科基础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多功能的课程。如此,学生在大学期间所接受的英语教育,不只是教师所传授的语言知识,还有知识面的拓宽、文化素养的提高。
英语课程和教材都是特定语境的产物,其情境既具有客观存在性,又兼具一定的人为赋意性。静态存在于教学内容中的文化因子要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文化涵养,必须经由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挖掘导出、唤醒激活,并经过内化与学生头脑中的先行文化相结合,来充实、修正、改组和丰富学生的文化经验,如此,才能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文化介入和导出,发挥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教育价值。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文化介入和导出、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时,既要介绍西方文化,也要凸显本土文化,使学生在了解异质文化的同时形成对本土文化的清晰认识,在中西文化对比中激发、提高文化反思与创造能力,实现多元共存而又双向互动的文化交流。如此,大学英语教学才不至于片面聚焦中英语言转换,而拓展成多文化、多学科相互交流且彼此融合的文化通识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文化的方式、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完成文化修为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应有目的、有选择地提供相关材料,既能提高英语分析能力,又能训练语言思维,注重英语教学过程的文化导出,不再偏执于语言技能技巧的简单重复训练。只有通过对英语所表达的独特文化内涵的理解、体验和实践,才可能真正形成用英语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英语语感,进一步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将英语的文化内涵内化为自己的文化修养。同时,教师本身特有的文化气质与智慧、对文化内涵的重视与吸纳,凸显文化内蕴的教学环境营造和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具有良好文化熏陶功用的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等等,都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起到润物无声的促动作用。当然,这不是简单叠加或机械纳入,而是在内容呈现、编排等各个环节将其中的文化内涵以适当方式凸显出来,并进行整合,使之本身具有一种文化教育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以达到语言学习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双赢。
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由于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学习英语的价值不仅在于提高语言技能,而且在于通过对该语言所表达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思想意识活动的了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具备和发展出文化意识,增加观察和思考世界的方式,实现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流应该是不同语言和文化间的平等双向互动,既借助语言桥梁去接触、认识和学习异质文化,也借助它实现本土文化的传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运用语言文化进行交际,以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认同感、树立跨文化交流意识、建立平等语言文化理念。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中要尽可能做到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的“营养成分合理配比”,注重文化形式的比较和文化体验的反思,建构立体交互式的语言和文化体系,让学生获得平等交流的文化意识与信心,形成开放包容、积极乐观和独立自主的主体素质,提高文化双向交流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中华文化元素可更加丰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以往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涉及的教材知识内容多与西方文化相关,而我国学生在学习时也会因为文化差异,无法对所教授知识内容进行准确理解和把握,而加入中华文化元素,可将中西方文化差异准确表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对所教授英语知识深化理解,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在运用语言时从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角度入手进行准确表达,改变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无法占据主动地位的情况。
在英语教学内容中增加母语文化的积淀,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适当引入中华优秀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能力,并真正了解本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也会更清楚地认识、更自觉地珍惜中华文化、发展中华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对中华优秀文化进行有效传播与广泛弘扬。
当然,具体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主导并重,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职责更多地表现为激励学生思考,其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学习方法和策略指导、主流价值导向、互动过程的引导与协同等方面。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大学英语教学的天然优势,开展多样的课堂活动如辩论、短剧表演、演讲等,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言以载道,道以言成。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但英语教学本质上首先是文化素质教育,然后才是语言工具技能的获取。当前,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注重从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英语教育教学的地位和价值,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稳步提升,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也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既要关注学生自身的实际需要,也要自觉服务于国家战略利益,不断融入中华文化元素和价值利益,这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作者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世联翻译-让世界自由沟通!专业的全球语言翻译供应商,上海翻译公司专业品牌。丝路沿线56种语言一站式翻译与技术解决方案,专业英语翻译、日语翻译等文档翻译、同传口译、视频翻译、出国外派服务,加速您的全球交付。
世联翻译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国际交往城市设有翻译基地,业务覆盖全国城市。每天有近百万字节的信息和贸易通过世联走向全球!积累了大量政商用户数据,翻译人才库数据,多语种语料库大数据。世联品牌和服务品质已得到政务防务和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大中型企业等近万用户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