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纠错,不要错纠——公共场所英语标示纠错有感(之四)_世联翻译公司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要纠错,不要错纠——公共场所英语标示纠错有感(之四)

在《凤凰网》上看到《新京报》采写的报道: 老外指中国驾照英文注释“雌雄同体”,盼“变回男人”。
原来,共和国的统一驾照本上竟有两处明显的低级英语错, —是把“性别”译成“男和女”, 二是 把“出生日期”译为“生日”。笔者先是感到震惊(老实讲,说“震惊”也是出于行文修辞所需,其实对此类事件见多了,大家都有些“见怪不怪”、“处惊不惊”了),但随后也感到振奋,因为“全民学英语,行行考英语”现又修成一正果——“全民纠错译”。请看,不仅又一外教戴伟先生加入了纠错大军的行列,而且有儒商深圳之窗”总经理兼深大传播学院特聘教师陆亚明和河北大学公共英语部教师张辉在应和并补充。传媒界这次真给力,《新京报》一马当先,记者乘采访之余兴,索性直接参与查错,并将结果公之于众。再看各大网站,新浪、新浪外语、雅虎中国、中国日报点津、凤凰、联合早报等多家海内外网站都对此事作了显著且充分的报道。 凤凰卫视12日还跟进报道,让受众对两错的原始纠错人不仅能“读其文”,更能“听其声”并“见其人”。笔者密切关注并积极投身英语纠错已数年之久,还是首次见此纠错的“超豪华阵容”。看来,纠错这场攻坚战业已形成“中外合围”和“南北夹击”之势,纠错形势大好,而且越来越好!
然而,大好的主流之下也有很是令人堪忧的一面。随着报道的展开,有些受众,例如笔者这种人的情绪, 恐怕就先喜后忧,或者说是亦喜亦忧了。当然,震惊还是会贯穿始终的。
本来,在采访了戴伟并举报北京和辽宁等地颁发的驾照也有广州驾照同样的错误之后,记者即功德圆满、可以全身而退。但可惜,该记者毕竟对英文捏拿不了,还矫枉过正,不仅未加认真审核把关就忠实传达,因而广为扩散了两位大学老师明为补充“纠错”实则正误颠倒的明显错译,还在他们的误导下对其记者证的英译也产生了怀疑,把根本就不是问题的两处英文标注作惊呼状提出,这就乱成了“一锅粥”! 
报道说:两老师认为,“初次领证日”/“颁证日期”的英译也有错,它不应是ISSUE DATE或DATE OF ISSUE,而应是ISSUED DATE或DATE ISSUED。他们还上升到语法的高度,称ISSUE是颁发,修饰名词DATE就应该用过去分词ISSUED。
对此翻译和英语语法宏论,笔者实在不敢苟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笔者刚好先后在澳大利亚、美国和南非学习、工作过,目前,仍在澳探亲小住并志愿考察国外英语公共标示。总之,接触过大量的各类证件,翻译、认证过我国驾照等证件,也见识过海内外高翻的中国驾照英译文。所以,才敢负责任地说,两位老师的补充纠错实在是错纠了。为再次夯实“颁证日期”的正确译文并探究有关规则和用法是否有新发展和变化,笔者这几天不仅又上网又查书、还专程到墨尔本东区一社区图书馆,在几位学友中做了简短研讨,大家的一致意见正好与我们这两位老师的相反。最令我感佩的是,一位新加坡华裔移民的孩子,像个初中生,当时在场旁听了我的询查提问后,最先“抢答”。她斩钉截铁地说,无论在新加坡或是澳洲,“颁证日”最正式的英语用法都是DATE OF ISSUE, 不能用ISSUED DATE!
从语法上理论,“颁证日期”属中文的“偏正结构”,译成英文时,按英语语法,当然要用定语作修饰,但关键是用什么样的定语。此处绝不能按两老师的说法用过去分词,因为“偏正结构”非同于“动宾结构”,没有主动、受动的逻辑关系,怎可用过去分词?  过去分词 Issued可以用来修饰执照license,,但绝不能修饰日期date, 因为“颁证机关”(issuing authority, 看,此处也不能用过去分词作修饰定语)所颁发的不是“日期”,而是“证件”。当然,date前后也不是不可以用过去分词作修饰定语,如我们可以说 fixed date, suggested date, date chosen, date accepted等等。总之,用过去分词作定语,要看语境、看搭配、看原文是否为“动宾结构”了。笔者完全不能理解两老师为何在同一执照的翻译中搞“双重标准”。“出生日期”与“颁证日期”的语法结构完全相同,两老师既已认可了老外对“出生日期”的正确译法BIRTH DATE/DATE OF BIRTH,这就是承认名词BIRTH或者介词短语OF BIRTH都可以作定语修饰名词DATE,那为何到了“颁证日期”这里却“变脸”,拒不接受用名词ISSUE或介词短语OF ISSUE来修饰同一个DATE,而非得用过去分词issued?若按两老师说的推理,那译“出生日期”岂不得来个BORN DATE? 这是否存在逻辑混乱,连最基础的句型、构词练习都忘了?笔者倒是有过几次将他人的“签字日期”的错误英译文Signed Date更正为Signing Date 或Date of Signing的经历,可那几位错译者都只是初、中级的培训生或译者啊。
两位老师错得太“冤”了!其实,不用研究英美语言、语法大家(如伍德等)的原著,只要翻翻张道真、薄冰等老师的语法书,看看《科技英语语法》,或者读读介绍英语分词的小册子, 就可以避免错误。再说,网上词霸里就有“颁证日”的英译DATE OF ISSUE。感谢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现在我们许多人都有护照本,不少人还见过外国护照本,上面的“颁证日期”/“签发日”,不都是DATE OF ISSUE吗? 还有百度、谷歌以及维基百科等,都可用于“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和“英语定语”以及证件专用词汇等搜索。这次,中国日报点津网有微博还把几本外国驾照贴上了,可惜笔者电脑玩不溜,眼睛又有点花,啥都没看清。无论如何,学者治学讲严谨,老师授课要备课,连志愿者业余纠错都要作功课。笔者去年给中译协网站连投了三篇纠错有感之后,自己已感觉到相当的虚空,于是今年又利用来澳探亲之际,“走读社会大课堂”,实地考察英语标示,“充电“之后方能投身下一场纠错战役。
 再从翻译理论上讲,前些年看过几本《翻译通讯》和《中国翻译》,记得有专家介绍基础翻译论理时提出原文对译文是“双刃剑”,因为它在翻译中既提供了语言来源和线索提示,也可能形成干扰。笔者在澳进修过一点点语言学,对语言的“模糊性”只有肤浅的理解,但对这东西的厉害也略知一二。窃以为,两位老师也许是受到原文的“干扰”或者是堕入了语言的“模糊性”的陷阱,一时犯晕,才弄出两个比“洋泾浜”强不了多少的CHINGLISH来。
或许有人会搬出互联网上的东西来作反驳。的确,笔者在考证过程中也看到网上,尤其是WordRefence Forums(请注意,这只是个“词汇参考论坛”,并非“牛津”或“”朗文)上有Date Posted,甚至有个别Date Issued, Date Signed之类,连澳大利亚有些招聘网站、美国有的税务部门的网站也用DATE POSTED表示表格或申请的“递交日期”/“发帖日期“(规范译文是否应date of submission/posting date/the date on which the document is posted?当然when也可替代on which, 但现在是连有些英语国家的上网者也用that 连接状语重句!),因此笔者就不难“合理猜测”到两位老师的“论据”何在了。不过,这世间许多道理都像60年代初的高中政治课本教过我们的那样,“马列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判断语言的对错哪能离开具体的语域和语境?在任何正式场合,尤其是公文、外交文书上,您若用小写书国名,不用“上纲”就是“政治错误”;即使私人文稿,若让小写CHINA中的C,笔者也会断然拒绝,因为那样作从技术上讲就把我堂堂中华大国等同于“瓷器”了,岂不太对不起“祖国母亲”?笔者在纠错有感之二中曾对上海世博园中国馆去年春天有一次在电子显示屏上用小写c来标示中国一词的操作失误提出过批评;本人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对《中国日报》的国内花絮栏目用小写标示“中国”很是不解,直至找到中国日报社,有一青年编辑笑着解释:这可能是因为报道“八卦”一些的内容要轻松活泼点。
可是笔者仍轻松活泼不起来。几天来,一直心潮起伏,坐卧难安,极为忧虑的就包括下述两项:一是对公共标示语的纠错。我们一定要帮忙,不能添乱,要纠错而不应错纠。如果像这次对老外纠错事件的报道所反映的这样,那就会形成“狗熊掰棒子”和“水里按葫芦”的乱局,形成纠了一批旧错又出一批新错,前面有人纠了旧错,后面就得有人对纠错中冒出的新错再纠的没玩没了的恶性循环。我们这些自愿纠错者虽早就做好了“持久战”的打算,但也应尽量避免旷日持久的无效劳动。吾辈虽学习过“老三篇”,执着地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激励自己去纠错,但愚公移山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即“山是不会再增高的”,只要我们一锹一锹地挖下去,就总有一天能把山搬走。但倘若这山一边在被挖凿却一边在新生,那愚公及其子子孙孙们难免有厌烦和疲倦的一天。笔者可不想编个什么“愚公新说”,只求社会对愚公们的劳动积极性加以必要的尊重和保护。公共标示语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而是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一种体现、是宣传甚至灌输,是对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承载,是对法律、规章的一种执行,当然也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风气和人们思想、工作作风的反映。好的公共标示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一种“软实力”,坏的、错的公共标示语则可产生潜移默化的破坏销蚀作用,因而对公共标示语的纠错绝不能马马虎虎、粗枝大叶、掉以轻心。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前些天笔者在墨尔本的大街上还见到了有的公用事业机构和房地产商悬挂的标示语The Right Attitude, The Best Results。我们在纠错问题上是否也应“以正确的态度,求最大的成效”呢?
第二大忧虑点是英语教育问题。笔者始终认为,好的英语公共标示语也是学习英语的好教材,但目前国内的英语标示错误百出,这对我们官民都倾注了大量精力、物力和财力的英语学习,尤其是对“市民学英语”,都是极大的抵消和浪费。笔者不禁想起了北京麦子店国际社区居民学英语小组的那些老哥老姐们,他们的学习活动地点就在社区的小图书馆,起初的美国外教老杜在北京奥运前就担任了市政府的学英语兼纠错顾问,无暇分身再来麦子店。图书馆里就有《新京报》,如学外语小组以那篇报道作参考教材,只学戴伟的正确纠错当然好,但只怕他们不一定有足够的分辨能力,要是连两位老师的错误也兼收并蓄,那可就麻烦了。笔者真不敢顺着这思绪往下想,真怕全国不知有多少各阶层、各年龄段的英语爱好者也可能跟着两位老师掉进“语言模糊性”的深坑。英语教育同其它教育一样,师资质量是个关键的因素,一个老师出错比一千、一万个学生出错还可怕。我们现在英语公共标示语所出现的某些带普遍性的错,如译“XX简介”时用错介词OF,许多公园游船的“售票处”标为Office for Buy Ticket等明显有悖英语句法、词法的问题,再如众多人把字母C读为单词SAY或SHE的发音等等,未尝不是某些老师没教好所造成的恶果。本文不惜篇幅,掰开揉碎地分析两位老师的错误,老实说就是笔者在自告奋勇,想做点善后工作,以消除老师在讲授中出现错误,尤其是大错所产生的广泛的不利影响。
形容笔者此刻的心情和神态,用“五味杂陈”和“扼腕叹息”都不过分。不是吗?“性别”和“出生日期”这么简单的词,在我们共和国的正式驾照上却英译成了大笑话。老丑闻已经是传遍海内外了,现又雪上加霜,添个新笑话。连满世界都通行的Date of issue 和Issue Date等标准、地道英文到了我们这里竟然成了个别大学老师的批判对象,而明显是错误的date issued 和 issued date反倒被“专家”隆重推出,而且由多家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媒体,甚至是教育、英语栏目(如新浪外语,截至拙文脱稿时它还挂在网上,只是不在首页了)传达扩散。笔者尽管已退休,但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翻译工作者、有良知的英语爱好者和教育培训工作者,怎能不悲叹和忧伤?!
但是,笔者坚信,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也是一剂让我们摆脱困境、走出阴霾的良方,实事求是者是永远不会势单力薄的。以这次媒体报道为例,虽然极为遗憾的是,一向在笔者心目中形象高大的新浪网(尤其是新浪外语)、凤凰网和早报网不加任何过滤或标注,“纯客观”转发了《新京报》那篇有对有错、功过参半的报道,但凤凰卫视、中国日报点津网和雅虎中国这三家媒体对事件的处理则很值得称道。凤凰卫视“不信错”、“不传错”,只报道老外的正确意见,体现了传媒界应有的水平和素质,可谓中规中矩;点津网虽提到一位大学老师,但只引述其正确的部分,而且用心良苦,在报道文的结尾,以“小编有话说”为小标题简短评论,尽力对事不对人,点出了“有人”定性为错译的issue date 和date of issue实际上是正确的,该网的表现当属可圈可点;至于中国雅虎,则言简意赅、抓住要害,他们没有就是论事,而是直击深层次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显得更高一筹。雅虎在报道此事件时提出要“去掉社会上的浮躁之气”和“多对日常生活加以反思”这两点意见和呼吁,很是中肯,既令人共鸣,又发人深思。的确,常反思,去浮躁,勤整治,必见效。此时,笔者又想起那句老生常谈的话,还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吧!
世联翻译-让世界自由沟通!专业的全球语言翻译供应商,上海翻译公司专业品牌。丝路沿线56种语言一站式翻译与技术解决方案,专业英语翻译日语翻译等文档翻译、同传口译、视频翻译、出国外派服务,加速您的全球交付。 世联翻译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国际交往城市设有翻译基地,业务覆盖全国城市。每天有近百万字节的信息和贸易通过世联走向全球!积累了大量政商用户数据,翻译人才库数据,多语种语料库大数据。世联品牌和服务品质已得到政务防务和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大中型企业等近万用户的认可。